回建
2017年1月23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踏著冰雪,親臨張家口市視察指導、慰問群眾,作出了“三個紮紮實實”“建成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等重要指示,為張家口市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張家口市廣大幹部群眾決心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以建成“首都兩區”、打造“河北一翼”為引領,大力發展冰雪經濟、新型能源、數字經濟、高端製造、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特色農牧等七大主導產業,加快打造體育之城、活力之城、康養之城、文明之城、富強之城,致力於走出一條綠色發展、生態強市、
換道超車的新路。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夯實“進”的基礎
找準“轉”的路徑和方向,“老樹發新枝”亦可帶來滿園春色。麵對傳統產業“好的不多”“多的不好”“結構偏重”等實際,隻有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讓傳統產業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加快優化升級,打造工業“升級版”。張家口市作為中國北方早期重要的工業城市,2016年底高耗能行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0%,麵臨著產能過剩、技術落後的雙重壓力。張家口堅持“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三年來,全市壓減生鐵產能261萬噸、粗鋼產能240萬噸,煤炭累計去產能1891萬噸,吉利沃爾沃領克汽車、億華通自動化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投產。
突出全季全域,構建文旅“新格局”。張家口市地理區位獨特、生態環境優良、文化底蘊深厚,擁有發展文旅產業的獨特優勢,但業態單一、資源分散、精品路線少等問題嚴重製約了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此,張家口市立足打造北京“後花園”,以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和草原天路為軸,旅遊鐵路項目為重點,實施“旅遊 ”戰略,加快推進區域旅遊一體化融合發展,全季全域文化旅遊新格局基本形成。聯合拍攝的《塞上風雲記》在央視播出後各界反響熱烈。
注重品牌培育,打好農牧“特色牌”。張家口市分為壩上和壩下兩個不同的自然區域,光照充足,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是發展特色農牧業的理想之地。張家口市以特優區創建為依托,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突出市場導向,找準特色定位,發揮資源優勢,加大特色農牧業培育力度和品牌塑造,並借助北京世園會、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平台講品牌故事、做品牌宣傳,長城葡萄酒、雪川農業、旗幟乳業等一大批農牧業品牌效益持續釋放,泥河灣雜糧、欣奇典亞麻、北燕燕麥等特色農產品走出了“省門”、跨出了“國門”。
培育發展壯大新興產業,釋放“新”的動能
新興產業具備創新性、成長性、戰略先導性,是構建現代產業體係、引領現代化經濟體係建設的必然選擇。近年來,張家口市把培育發展壯大新興產業作為重中之重,重點布局了一批具有長期支撐和重大帶動作用的新興產業,新的動能不斷釋放,高質量發展勢頭更加強勁。
搶抓重大機遇,做活冰雪“熱經濟”。籌辦2022年冬奧會,既是重大政治任務,也是加快張家口發展的最大“引爆點”。張家口市強化“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通過舉行冰雪產業推介會、崇禮論壇和係列冰雪旅遊活動等,大力發展零度以下經濟,努力把“冷資源”變成“熱經濟”。目前,已規劃建設2個冰雪產業園,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冰雪產業大數據指數平台,累計落地冰雪產業項目57項。同時,啟動了“111N”冰雪運動培訓體係建設,建成冰雪運動特色學校80所、培訓基地34家,國際國內專業賽事活動規模空前,參與冰雪運動人次突破400萬人次。
深挖資源稟賦,當好能源“排頭兵”。張家口市作為國務院批複同意設立的全國首個、唯一一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範區,承擔著為能源革命先行先試、探索路徑的使命。近年來,張家口市按照三年行動計劃,全麵推進“發儲輸用”一體化綠色能源體係建設,“三大創新、四大工程、五大功能區”建設呈現蓬勃發展之勢,為國內可再生能源開發應用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目前,張家口全市可再生能源占終端能源消費比例達到27%,處於全國領先水平,世界電壓等級最高、容量最大、線路最長的Ⱶ0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示範工程完工投運,張北—雄安新區1000千伏特高壓工程預計今年8月建成,製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全產業鏈初步形成。特別是首創的“四方協作機製”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化交易已推廣至京津冀地區,探索可再生能源扶貧新路的做法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放大比較優勢,激發數字“新引擎”。從氣候和區位來看,張家口市是全國唯一能夠滿足ICT(信息、通信和技術)產業各類數據處理業務類型的地區,是首都信息技術產業最佳承接地。近年來,張家口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緊緊抓住全國首批5G網絡試點城市契機,超前謀劃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要素供給,以綠色數據存儲為龍頭,大力推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打造了張北雲計算產業基地、橋東區北方矽穀高科新城、宣化區京張奧產業園、懷來縣京北生態科技新城等多個核心產業園區,形成分布合理、運行高效、特色鮮明、功能錯位、差異化發展的良好態勢。目前,張家口全市已有16家大數據企業、8個數據中心投入運營,服務器規模達到50萬台,京東、騰訊、秦淮數據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一批具有示範帶動效應的重大項目簽約落戶,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
立足資源稟賦,發展康養“新業態”。康養產業高度依賴資源稟賦,張家口市在風、光、水、雪、冷、暖等方麵都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而且具備突出的區位優勢和便捷的交通條件。為此,張家口市充分利用資源稟賦和臨京優勢,堅持以冰雪產業聯結康養、特色農牧串聯康養、文化旅遊提升康養,加快建設冰雪運動核、旅居康養產業帶、運動康養產業帶、膳食康養產業帶、醫療康養產業帶、康養護理人才培訓基地“一核四帶一基地”,著力構建旅居康養、運動康養、膳食康養、醫療康養四大業態相互支撐的康養產業體係,切實擦亮“冬奧張家口、運動養生城”城市品牌。張家口全市48家公立醫院與北京60家大醫院開展合作項目62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崇禮院區列入首批10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
著力提升服務保障水平,營造“優”的環境
發展環境既是競爭力,更是生產力。隻有種好發展環境這棵“梧桐樹”,才能加速引來優質產業的“金鳳凰”。張家口市堅持一手抓產業推進、一手抓環境優化,通過綜合施策、強力攻堅,實現了以環境促產業、以產業促發展的良性循環。
全麵深化改革,著力提升行政效能。堅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找出產業發展的“中梗阻”,找準服務企業群眾的“切入點”,深入開展“一窗匯新模式”“市場準入便利化”“建設項目服務精準化”等十大專項行動,下大力清理各類審批許可事項,規範監管行為,治理各種不合理收費,各類須提交材料從1741件減少到1114件,企業開辦時間由5天縮減為3天,574項市級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市縣兩級95%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特別是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全麵實行“在線申請刻取章”“綠色通道全網辦”“疫情相關特事特辦”“重點項目風速審批”等“不見麵審批”等,極大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強化要素保障,構築人才集聚磁場。張家口市堅持把人才引進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樹立“隻求所用、不求所有”的柔性引才理念,整合高校、科研機構、政府、企業等各種平台,全麵實施“人才 產業”“人才 項目”“人才 課題”模式,充分發揮產業和項目的人才吸附效應,培育引進新型能源、裝備製造、生態農業等領域高層次人才174人,形成了以產業鏈打造人才鏈的格局。特別是通過開展“點對點”“麵對麵”聯絡服務、推行“燕趙英才服務卡”製度、實行人才獎勵機製等,加大服務力度、拓展服務深度、升華服務溫度,營造了重才、引才、用才、愛才的政策環境,共吸引485名全日製博士、碩士到張家口市發展。
加強作風建設,營造良好發展氛圍。張家口市把作風建設作為優化發展環境、加快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從打好“轉作風、強素質、建體係、嚴獎懲”組合拳,到製定出台《關於講學習轉作風抓落實的決定》,再到推動黨員幹部“改造思想、改變習慣、改進作風”和建立營商環境問題反饋“直通車”製度,以考促學轉變觀念,用紀律規矩約束行為,以追責問責倒逼幹事,幹部作風實現根本性轉變,發展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特別是從市級領導做起,帶頭包聯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采取政企對話、銀企對接、包聯幫扶、代辦幫辦等方式,著力為企業和項目主體提供最優服務,營造了“人人關心發展環境、人人維護發展環境、人人都是發展環境”的良好氛圍。
(作者係中共張家口市委書記)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